发布日期: 2021-03-04 作者: 点击:[1321]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长安大学关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的实施方案》(长大党〔2018〕53 号)各项要求,深化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统筹,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第一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条 建立健全协同育人的制度体系,明确专任教师及实
验人员、辅导员、管理人员的协同育人工作任务,增强协同育人合力,做到“每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每位教职工都有育人职责”、“每个岗位都有育人任务”,最终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
第二章 专任教师及实验人员协同育人职责
第三条 课程育人职责
1.积极梳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适时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每个学科、专业试点建设 1-2 门育人示范课程。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创新 课程教学方法,改变授课和考核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 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3.按照“课程思政”的整体要求,挖掘思政元素,全面推进 专业自编教材的修订工作。学院设立教材建设培育基金,重点资助国家、省部重点教材、规划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调动教师编 写教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条 科研育人职责
1.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技项目,引导学生跟踪学科前沿,直 面学术问题,培养学生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 识。支持学生发表研究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开拓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潜力。
2.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研究,将人才培养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为现代社会发展、国家产业升级、国际经济竞争、文化产业繁荣培养能力突出、品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引 导和启发学生提高学术修养,坚守科学道德。严格审核学生发表 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杜绝抄袭剽窃、试验作假、数据作假等各类学术不端行为。
第五条 实践育人职责
1.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活动,并提供时间、经 费和方法等方面的支持或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和专业实践活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应用,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
2.鼓励学生将个人的发展进步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学生在规定的培养期限内至少参加1次扶贫、义工、助学等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人民与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六条 网络育人职责
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利用学校智慧教室,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优化教学内容呈现、促进课堂交互开展,提升育人效果。
第七条 心理育人职责
建立师生日常沟通机制,采用面谈、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关心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生活状态和培养过程,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
第三章 辅导员协同育人职责
第八条 科研育人职责
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开展学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依托“朋辈互助学习工作坊”、专业认知讲座、机械讲坛、机械学子沙龙、学长学姐说、最美学习笔记分享等特色活动营造浓郁的学习科研氛围。
第九条 实践育人职责
1.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寒假“优秀学子回母校”传统经典项目,组织实施好“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成长足迹”“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实践活动”等一系列新时代社会实践专项精品项目。
2.深入挖掘志愿服务项目内涵,推广微公益理念,拓展育人功能。结合学院扶贫工作要求,广泛开展“学雷锋”“三下乡”“四进社区”“支农支教”“扶困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每年参加志愿服务时间不少于20小时。
3.积极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包括学生职业规划、简历的制作、面试技巧等。坚持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工作和来自就业弱势家庭或农村边远地区、零就业家庭或其它原因造成的家庭经济困难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工作。
第十条 文化育人职责
1.深入推进“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读书日经典诵读”等活动,通过传统文化展示、国学经典诵读、民族文化排演等多种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等重大时间节点,通过文艺晚会、诗歌朗诵、青春红歌会等形式,精心组 织开展红色经典电影展播、“筑梦青春•永跟党走”、“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青春与祖国同行”等特色主题活动。
3.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使全院学生在文化体育活动中感受大学生活的魅力,提升全院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继续推进宿舍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建立健全宿舍挂牌活动、1+2 宿舍导师制度、宿舍卫生检查制度等。
第十一条 网络育人职责
1.加强网上主旋律宣传,以重大节日和事件为契机,打造一批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生动活泼的微视频、微访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精品,通过“CHD 机扬青春”等微信公众号形式推送,提高网络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2.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网络文化活动,丰富网络育人实践形式。举办网络文化节,搭建网络文化竞赛平台,举办知识竞答比赛等;尝试直播间、热线等形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与学生零距离对话,增加亲和力,提高点击率。
第十二条 心理育人职责
1.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经常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培训;利用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宣传专栏
等媒体资源,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介地传递心理健康知识,不断提升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2.坚持每周进行一次心理危机排除,重点与延长学制毕业生、试读生、降级生、问题宿舍、家庭困难、学习困难、校外住宿、信仰宗教等同学谈心谈话,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邮件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心理问题学生。
3.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小报进宿舍等系列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联络敬老院、孤儿院、医院、儿童村、中小学等心理育人实践平台,吸引一大批热爱、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乐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学生参与心理实践,构建学生助人自助的教育模式。
第十三条 资助育人职责
1.完善困难学生认定体系,采用家访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2.发挥奖学金引领学风作用,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坚持通过发布“榜样的力量系列”文章,以榜样的力量感染、激励、引导全体学生。
3.结合传统节日及新生入学、奖助学金评审发放、毕业生离校等时间节点,紧密围绕“立德树人”工作主线,打造以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服务为目标的资助育人品牌活动,努力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
4.做好“教师-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学业水平。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团体辅导,以学业促进、能力辅导、社会服务等为主题,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适应水平、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素养。
第十四条 组织育人职责
1.引导开展党员学生与非党员学生一帮一、学生党员联系宿舍活动,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德才兼备的学生党员队伍。充分发扬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学有榜样、赶有参照、争有目标的良好氛围。
2.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团学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大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高举团旗跟党走,激发团员青年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设计、组织、评价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
第四章 管理人员协同育人职责
第十五条 课程育人职责
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坚持院领导和院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强化教学纪律约束,严格课堂讲授纪律,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第十六条 科研育人职责
严格执行《长安大学学生学术行为规范》《长安大学学生学术不端行为认定与处理办法》《长安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通过签订诚信承诺书等手段,强化学生的学术道德与诚信意识。
第十七条 文化育人职责
1.严格执行师德考核制度,强化师风引领,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鼓励人人争做“四有”好老师。
2.深入开展“师德标兵”“我最满意的教师”等评选活动,利用学院网站、学院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体,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弘扬优秀教风学风。
3.梳理学院办学理念,凝练学院办学特色,建设具有浓郁学科专业特色的文化墙、实验室。
第十八条 网络育人职责
1.不断优化学院网站建设,将网页及新媒体打造成服务师生学习生活的优质平台。健全网络监管制度,净化网上舆论生态,加强对学院自媒体的舆情控制和管理。
2.广泛开展师生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习惯,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第十九条 管理育人职责
1.严把选留毕业生、教师晋升和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选拔机制,用严格的政治标准、道德标准和业务标准选拔新教师,把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等内容作为选拔新教师和教师资格认定的首要条件。
2.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办事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等相关制度。拓宽师生监督渠道,自觉接受师生监督。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担负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
3.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理念,寓教育于管理工作之中,强师德、正师风、树师表,切实做到文明管理、提升文明形象,彻底转变重管理、轻育人的理念。
第二十条 服务育人职责
1.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完善岗位职责,明确育人的内容和路径,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
2.以师生需求为导向,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和育人质量。广泛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主动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要求。每年召开一次师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师生对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师生的实际问题。
第二十一条 组织育人职责
1.坚持院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教职工学习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丰富学习载体,创新学习形式,提高学习实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2.坚持党委履行政治责任,强化育人能力,履行政治责任,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在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把好政治关。
3.院党委、各党支部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把好政治关。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守牢校园各类文化阵地,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原则,确保课堂、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意识形态阵地可控可管,落实“一会一报”和“一事一报”制度,准确把握和严格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学术观点问题,管好各类思想文化阵地。
4.院党委委员要结合分工联系教师党支部,各党支部委员要结合专业联系学生党支部,确保每个师生党支部都有人经常联系、及时指导,推动学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师生党支部、取得实际成效。
5.进一步推进教工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积极推进全国样板党支部建设。创建网上党建园地,推选展示党的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强化育人职能。
6.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优化育人环境,以先进典型评比和宣传为指引,激发教职工爱校爱岗的热情和努力工作勤奋敬业的积极性,以青年教师博士论坛、劳动技能竞赛及文化体育活动等为载体,不断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学院办公室负责 解释,未尽事宜由学院党委会讨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