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友情捐赠 学校首页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
工科试验班(智能制造长安学堂计划)

发布日期: 2025-09-22 作者: 点击:[12]

  一、专业介绍

  工科试验班(智能制造长安学堂计划)在新工科背景下,围绕智能制造国家战略,依托长安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于2025设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班,打造面向智能制造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该工科试验班以本研贯通培养为核心,以“宽口径、厚基础、深交叉、强实践、重创新”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强化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培养,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引入科研项目案例,将学科前沿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参加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学科竞赛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培养能够胜任智能装备研发与应用、制造系统管控与优化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满足制造强国战略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对智能制造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二、办学目标

 该工科试验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宽厚且前沿的知识基础和宽广的国际视野、深刻的专业理解和深厚的创新实践、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具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掌握工艺与装备设计、智能制造过程管控、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应用等专业知识,具备发现并分析工程实践问题需求,综合运用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并融合考虑社会、法律、安全、文化、环境等非技术因素,解决智能装备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智能装备领域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以及工程应用工作,具备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我国制造强国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三、师资队伍与科研资源

  该工科试验班依托工程机械学院优势学科资源,集合智能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最优质师资进行授课和作为学业导师。专业面向制造强国”、“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科研+教学”双轮驱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接触学术前沿讲座、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研究能力。

  依托国家级工程机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基地,拥有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建立了人机混合智能实验室,形成了数控制造技术实验平台、增材制造技术实验平台、智能制造系统实验平台、制造测量测试实验平台等,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条件。

  四、课程介绍

专业核心课程:智能制造导论、设计与制造(一)(二)(三)(四)、工业人工智能基础、智能机器人基础、智能制造执行系统技术、智能机器人控制与规划技术。

  特色课程:

1理论课程:机器视觉、嵌入式系统设计、工业数据采集与数据库技术、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智能工厂数字孪生软件开发、先进制造技术前沿、智能无人装备与系统、制造企业管理。

2实践课程:制图与建模综合实践、智能装备创新设计实践(一)(二)(三)(四)、增材制造技术实践、智能制造生产实习。

  五、升学就业

  工科试验班(智能制造长安学堂计划)本研贯通培养为核心,本科生符合条件者即可获得工程机械学院研究生推免资格,采用“3+1+2”培养模式,即本科阶段学习3年、本研过渡阶段学习1年、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2年。

  就业主要在工业机器人、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工业软件等领域,工作单位主要包括中国交建、航天科工、中国一汽等大型央企,陕汽集团、法士特、秦川机床等地方国企,京东方、迈瑞医疗、比亚迪、陕鼓动力等上市公司,毕业去向与专业契合度100%

  六、教师寄语

  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战场,是适应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关键技术,是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基石。本工科试验班面向国家制造强国战略需求,通过---深度融合,以优秀教师资源为基础、国家科研项目为平台、前沿学术讲座为窗口、高水平学术竞赛为砺石、本硕贯通培养为通道,培养未来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希望同学们能在工业机器人、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勇立潮头,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贡献长大力量!

  七、联系方式:

  夏晓华:029-82334493


Copyright©2020 版权所有: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地址:中国 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 (710064) 技术支持:洞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