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9-22 作者: 点击:[3501]
一、办学目标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掌握智能制造工艺与装备、智能生产系统运行管控、装备智能运维服务等专业知识,具备发现并分析工程实践问题需求,综合运用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并融合考虑社会、法律、安全、文化、环境等非技术因素,解决智能制造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工程机械、公路交通等行业中智能装备研发、智能制造管理、智能装备运维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实施与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伦理意识及职业道德、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智能制造专业技术人才。
二、教学科研及实验室建设
本专业建有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智能制造教学科研团队,团队面向“制造强国”、“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网络协同制造等发展需求,重点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制造系统与过程的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首批智能制造重大专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重大课题等,近3年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200余篇。
探索出了一套“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科研”双轮驱动成果显著:获批科技部外国专家引智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形成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发表论文中,6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入选CNKI高被引论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教学成果奖。
依托国家级工程机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筑路机械测试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拥有数控加工中心、3D打印机、桌面级机械臂及产线系统、三坐标测量机等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000多万元。在工程机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搭建了集教育、培训、研究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学科交叉创新实践平台”,并开发了相应的智能制造管理软件系统。依托陕西省首批智能制造重大专项,搭建了两条智能制造生产线,可供学生开展智能制造专业认知实习。本专业以学科前沿、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成果更新教学和创新实践内容,方便学生远程在线进行各类创新性实验。

三、专业介绍
1.专业概况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基于“新工科”培养理念,主要研究智能装备设计、智能工艺规划、智能产线设计、智能工厂生产系统运行与集成管控、装备智能运维服务等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能够站在制造、管理、信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综合运用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胜任工程机械、交通运输等行业中智能装备研发、智能制造管理、智能装备运维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2.专业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教师3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4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4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29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香江学者、校级本科教学最满意教师、“长安学者”领军人才与青年学术骨干以及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等优秀人才。
3.主干课程
核心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机械控制工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智能制造工艺与装备、智能生产执行系统技术、装备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特色课程:智能制造导论、人工智能及应用、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工程装备创新设计与智能化、3D打印与增材制造技术、绿色制造与再制造技术。

4.专业前景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国家战略重点发展方向,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面向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岗位应运而生,智能产品研发、智能工厂生产管控、制造工艺智能规划、装备智能运维、工业软件服务、工业大数据分析等岗位。目前我国智能制造人才需求已达900万人,巨大的市场缺口使得本专业毕业生拥有广阔的择业空间和机遇。
从政策支持来看,人社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16个新职业;工信部、人社部等联合发布“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标准”,规范定义了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标准、从业资格等,为本专业毕业生求职就业提出了指导方向和目标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复合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将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5.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四、升学就业
1.就业实力:就业率、升学率,对外交流情况
本专业在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方面要优于传统的机械类专业。同时,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美国田纳西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学术联系,可选拔优秀学生到上述高校开展交流和访问。
2.就业特点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在工业机器人、工程机械与车辆、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工业软件等领域,从事智能装备研发、智能工厂规划、智能制造管理、智能装备运维、工业软件开发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工作单位主要包括中国交建、航天科工、中国一汽等大型央企,陕汽集团、法士特、秦川机床等地方国企,京东方、迈瑞医疗、比亚迪、陕鼓动力等上市公司。成绩优秀的同学可申请保研、直博或硕博连读,前往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深造。据第三方机构调研的我国智能制造人才城市与年薪分布,总体薪资水平较高。

3.就业优势:如就业薪酬,就业企业规模,发展前景等
我国智能制造人才缺口有900万人,众多企业对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从薪酬来说,将比同类相关专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从就业企业规模来看,可选择的企业一般为该行业领域内的头部企业或上游企业,具有较明显的规模优势和制度体系优势。因此,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明显的择业竞争力。据第三方机构调研,我国智能制造人才学历及平均薪资如下图。

五、教师寄语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本专业面向国家制造强国战略需求,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旨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条件和良好的硬件环境,欢迎同学们报考并投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浪潮!希望通过四年的学习,同学们能在工业机器人、工程机械、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等行业领域勇立潮头,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贡献长大力量!
六、联系方式
夏晓华:029-82334493